中國儲(chu) 能網訊:國家能源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新投運新型儲(chu) 能裝機規模相當於(yu) 此前曆年累計裝機規模總和。從(cong) 投資規模看,按當前市場價(jia) 格測算,新投運新型儲(chu) 能拉動直接投資超過300億(yi) 元人民幣。
火熱的儲(chu) 能賽道吸引了諸多擁有技術、資金與(yu) 業(ye) 務優(you) 勢的企業(ye) 進入,其中不乏盛虹集團、恒力集團、萬(wan) 華化學等石化龍頭企業(ye) 在產(chan) 業(ye) 鏈上順流而下,積極布局新能源新材料項目,發力駛入新賽道。

跨界湧入新賽道
新能源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帶動儲(chu) 能市場持續爆發,也吸引了眾(zhong) 多跨界企業(ye) 進入賽道。
今年6月,恒力石化宣布收購安徽利維能動力電池有限公司,借助其在鋰電池隔膜等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的產(chan) 業(ye) 布局和豐(feng) 富的業(ye) 務經驗,入局儲(chu) 能。該公司2022年年報顯示,預計有20萬(wan) 噸/年電池級碳酸二甲酯(DMC)將在今年年中逐步投產(chan) 。
恒力石化董事長兼總經理範紅衛公開表示, 新消費、新能源與(yu) 硬科技快速發展,催生了“卡脖子”和“短缺性”化工新材料需求的指數增長與(yu) 龐大缺口,公司正充分利用上遊大化工平台的持續賦能與(yu) 下遊新材料開發的多年積累,自上而下發展下遊化工新材料的新市場。
此外,為(wei) 響應下遊新能源汽車及儲(chu) 能行業(ye) 的快速發展需求,東(dong) 方盛虹也積極布局磷酸鐵鋰賽道。該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此舉(ju) 有助於(yu) 東(dong) 方盛虹完成磷酸鐵鋰的全產(chan) 業(ye) 鏈布局,以及新能源材料市場的開拓,促使公司向世界級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集群轉型。
“在國家大力推動‘雙碳’目標實現的產(chan) 業(ye) 政策下,傳(chuan) 統的石化化工經營發展受到較大限製,而新能源與(yu) 新材料行業(ye) 受國家鼓勵及優(you) 惠政策的支持迅速壯大,具有廣闊成長空間。因此,眾(zhong) 多化工企業(ye) 紛紛介入,期望成為(wei) 自身經濟增長點。”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ye) 聯合會(hui) 副秘書(shu) 長龐廣廉指出。
一體(ti) 化優(you) 勢支撐信心
當前,儲(chu) 能市場逐步爆發,市場前景廣闊。起點研究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儲(chu) 能領域近有30家企業(ye) 跨界入局。而對於(yu) 進軍(jun) 儲(chu) 能市場,化工龍頭企業(ye) 均表現出極大信心,並掀起從(cong) 一體(ti) 化到新材料的新一輪轉型潮。
盛虹集團表示,進軍(jun) 儲(chu) 能賽道,看似跨界,實則與(yu) 盛虹集團“化工原料大平台+新能源新材料1+N”戰略高度統一,是上下遊產(chan) 業(ye) 耦合能力的體(ti) 現,也將進一步釋放盛虹新能源新材料全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勢。比如,其儲(chu) 能電芯所需的核心原材料自給率達65%。
從(cong) 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chan) 業(ye) 鏈看,萬(wan) 華化學、川恒股份、安納達、司爾特等大型化工企業(ye) 都相繼宣布,利用主營產(chan) 品的副產(chan) 品跨界投建磷酸鐵、磷酸鐵鋰材料項目。在儲(chu) 能電池技術路線選擇上,中國石油明顯青睞鈉離子電池和鈦酸鋰電池,而且對高功率儲(chu) 能電池技術鈦酸鋰電池拋出橄欖枝。
中國化學與(yu) 物理電源行業(ye) 協會(hui) 儲(chu) 能應用分會(hui) 秘書(shu) 長劉勇表示,傳(chuan) 統石化行業(ye) 與(yu) 新能源產(chan) 業(ye) 有天然的技術等方麵的銜接優(you) 勢。“傳(chuan) 統能源化工企業(ye) 體(ti) 量大、發展曆史長,不論是人才儲(chu) 備、技術沉澱、渠道和品牌建設還是資金保障方麵,都具備優(you) 勢,為(wei) 發展新能源新材料項目奠定良好基礎。多元化儲(chu) 能技術的推廣也獲得了進一步拓展,如果能充分挖掘利用,對傳(chuan) 統能源企業(ye) 轉型、‘雙碳’目標實現是一條有利途徑。”
明確定位量力而行
在劉勇看來,儲(chu) 能頭部企業(ye) 耕耘多年,技術和人才儲(chu) 備雄厚。而儲(chu) 能跟石化產(chan) 業(ye) 鏈仍有差別,需要不斷投資和持續的技術更新以適應激烈競爭(zheng) 。“儲(chu) 能行業(ye) 仍處於(yu) 商業(ye) 化初期,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儲(chu) 能技術特性和差異性較大,通過技術標準來建立儲(chu) 能企業(ye) 準入門檻十分必要。”
“儲(chu) 能、光伏等新能源行業(ye) 是資金密集型行業(ye) ,雖然發展前景廣闊,但細分領域的應用場景不同。如果跨界企業(ye) 原本不涉及新能源領域,又沒有做好細分領域定位,可能很難成功。”劉勇說。
“不是說跨界布局儲(chu) 能的企業(ye) 無法成為(wei) 龍頭,最重要的是戰略規劃和資源不能錯配,要量體(ti) 裁衣,尋找並設計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才能在競爭(zheng) 激烈的賽道中脫穎而出。”劉勇說,“術業(ye) 有專(zhuan) 攻,石化企業(ye) 可以結合自身優(you) 勢,切入某個(ge) 細分領域,將產(chan) 業(ye) 鏈伸長,從(cong) 而更好地駕馭市場。”(來源:中國儲(chu) 能網訊)